运营成效

和主播一起学党史 重温巴渝轨道建设路
发布于:2021-7-13  来源: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编辑:孙启凡  责编:龚梦源 杜滨宏  终审:林永盛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道路上作出的又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2021年6月4日早晨,从轨道交通6号线大竹林基地列检库传来一阵声音宏亮、语调沉稳的读书声,走近一看,是轨道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魏建刚同志正在领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八章的内容——“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图片7.jpg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来自轨道集团直属党委和集团团委的30名优秀党员代表与“重庆之声”节目主持人雷艺齐聚一堂学党史,重温巴渝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党员代表边巧分享了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的故事。众所周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面对险峻的地势、匮乏物资等客观困难,十几万筑路大军毫不退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将铁路节节推进。1952年6月13日,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终于全线贯通,比预期提前3个月,这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成渝铁路的建成,深刻地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也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图片8.jpg

成渝铁路的修建故事与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颇为相似。重庆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萌芽轨道梦,直到上世纪80年代,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才被提上日程,开始建设后,又面临种种技术难点和施工设备、环境等困难,重庆轨道人学习革命前辈们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引进国外新技术,在攻艰克难中拉开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之路序幕。这才有了今天闻名全球的李子坝站以及世界上最长的跨座式单轨3号线。

党员代表肖伟说:“我的心中充满着对党高瞻远瞩和成渝军民无私奉献的崇敬!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条铁路到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从引进日本单轨技术到重庆单轨技术走向国际,从遵从4G通信标准到制定5G通信标准,我们有太多太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鲜活案例。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我的感受是,引进来,我们是虚怀若谷,学得扎实;走出去,我们是开疆拓土,稳扎稳打!只有先虚怀若谷,由小及大,化弱为强,方能开疆拓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员陈菲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她的家乡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随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她的家乡已从偏远内陆省份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由此她深知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轨道交通青年党员,她明白建好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的重任落在每一位青年的肩上,她表示会继续发挥轨道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探索精神,为轨道交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党员代表刘畅表示,观《中国共产党简史》,她看到了一个政党经久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还有一个民族脚踏实地、深耕细耘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他们搭上了重庆快速发展的这班列车,见证了无数“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的伟大工程,也甘愿做“轨道螺丝钉”,投身于“为了山城有坦途”的平凡事业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镌刻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让各位党员感悟真理守初心,在魏建刚同志的带领下,现场的全体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将党员的荣耀、责任与使命牢牢铭记心中。那铿锵有力地声音在列检库中久久回荡,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