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五年砥砺行 喜庆二十大 | 邹光炯:看着重庆轨道成热门打卡点我也很自豪
发布于:2022-12-29  来源: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编辑:孙启凡  责编:龚梦源 田薇琳  终审:陈伟红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17_调整大小.jpg

交通开投轨道院土建一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邹光炯

  每逢节假日,重庆的轨道交通总会在网络上引发一大波的流量,来渝打卡的游客们,除了对山水之城的重庆报以无限喜欢外,很多的轨道,也成为打卡的景点,比如:李子坝轨道站、海棠溪轨道站、红岩村轨道站……

  “看着轨道成了热门打卡点,其实我的内心也是很自豪的。”邹光炯说,尤其是最近这5年,随着轨道的通车里程不断加大,市域铁路的诞生等,轨道对居民的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而他,也用自己最近这5年的工作,向我们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交通建设之城。

上天或是入地

重庆修轨道没那么简单!

  相对于平原城市来说,重庆修建轨道交通,难度如果有系数的话,应该是在9或10这样的峰值。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难度系数很大的城市,重庆人凭借自身不断地努力,依然在轨道交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从打卡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从天上过,更有一番味道,但从实际的建设难度来看,是否上天或入地,却没那么简单。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26_调整大小.jpg

邹光炯在工地视察

  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8号线,就是一条即将走长江底穿过的线路。这条线路远期将过江抵达弹子石,未来,它就会修建一条江底隧道,实现轨道过江的可能。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两江四岸修桥不是更好吗?

  对此,邹光炯的回答是:向上要空间已经不太可能。

  邹光炯说,目前,两江四岸上修建的桥梁已经较多,如果继续向上要空间,对船舶航行是不利的,所以,向下拓展就成为一种可能。

  但修过江隧道也不容易。

  既要考虑隧道的深度,也要考虑江水行洪、轮船抛锚等对隧道顶的影响,而这一系列算法的最终,是要取一个黄金值,确定隧道修建的深度。

  未来,渝湘高铁、27号线也要采取过江隧道的形式,给乘客们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感。

神奇的“地下世界”

让你见识不一样的建设奇迹

  李子坝轨道穿楼而过,轨道交通“飞越”两江,“开往春天”的单轨2号线,重庆轨道有太多的地上热门打卡点,但实际上,重庆轨道交通的地下世界,也同样神奇而精彩,这离不开邹光炯及其团队大胆创新和“异想天开”。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32_调整大小.jpg

邹光炯和同事们在简易的工棚里探讨轨道建设的问题

  九号线红岩村站位于渝中区与沙坪坝区交界处,经纬大道和沙滨路之间,重庆山城的特殊地形地势,造就了这座极具重庆山地特色的“魔幻”车站。红岩村站2号出入口位于下土湾路,可直接连通沙滨路,4号出入口位于经纬大道,2号出入口与4号出入口垂直高差达140m,市民通过该站出入口,可畅达上下半城。为解决车站正上方居民出行难题,避免“灯下黑”的情况发生,邹光炯创造性地提出设置一座高速垂直电梯群出入口,该电梯群共设4部高速客梯,每部电梯可乘坐约23人,以每秒2.5米的速度运行,不到1分钟就能便捷完成进出该轨道站。该高速电梯群的成功修建,极大地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这也是全国第一座建成的地铁车站高速电梯群出入口,如今。该类型出入口已在我市其他在建轨道交通线路中得到推广。

  环线民安大道站是重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里的另一个奇迹。民安大道站是环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为实现两条线之间便捷的同台换乘和跨线运营,民安大道站被设计成为了罕见的地下暗挖三层车站,车站主体结构开挖面积达到惊人的近700平米,在全国同类型车站中名列前茅。为实现该站的快速建设,邹光炯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软质岩地区基于拱盖法的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洞内逆作工法”,解决了重庆这类软质岩地区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效率低、洞内施工条件恶劣的难题,该工法在民安大道站中的成功应用,使民安大道站这种地下立体交通枢纽成为可能,为环线与4号线的跨线运营创造了条件。

以设计为优势在城市“绣花”

助力18号线北延工程建设提质提速

  今年8月30日,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七星岗站成功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挑顶施工,是全线首座进入主体结构施工的车站,这标志着18号线北延工程的建设进入高速推进阶段。在七星岗站的设计中,处处凝聚着邹光炯和交通开投重庆轨道院设计师们的智慧与用心。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37_调整大小.jpg

邹光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18号线北延工程的七星岗站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与兴隆街的交叉路口下方,为地下暗挖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分别服务于枇杷山正街、山城步道、长滨路等区域,打通七星岗与长滨路的连接瓶颈,将极大地方便上下半城居民的联系。七星岗站建成后,还将与1、10号线换乘,有效提升整个片区的出行效率,促进渝中区上下半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邹光炯表示,这里面做的工作,可以用“绣花针”般的精细来形容。

  他说,若采用常规设计思路,施工通道洞口将位于车站附近的台地上,需采用大纵坡设计,其长度接近800m,实施难度和代价均较大。为此,项目组因地制宜、因势而造,充分利用渝中区地形特点,将施工通道设置于靠近长江一侧的缓坡上,利用天然高差减小施工通道洞口与车站主体结构的高差,将施工通道缩短至约550m,极大地减小了工程规模与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

  作为重庆最早发展的老城区,施工临时用地极为紧张。如何有效节约工程投资并缩短工程工期?重庆轨道院设计师们在经过充分调研和现场踏勘后,巧妙地将七星岗站施工通道与10号线南滨路站~七星岗站区间施工通道相连,利用即将废弃回填的通道进行施工。同时,将施工通道和6号出入口进行永临结合、统筹设计。待七星岗站建成后,将施工通道改造为6号出入口,在满足车站施工需求和建筑功能的同时,节约了工程投资,做到了一举两得。

  对于大断面暗挖地铁车站隧道,通常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但因其施工步序多、施工难度大,其整体工效较低。为此,重庆轨道院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了“扩大初支拱脚台阶法”,成功适用于该项目所处的地质特点。

  “该工法通过设置初支大拱脚,提高了隧道拱部初支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并通过合理的施工步序设计,简化了施工流程,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提高了隧道的施工工效。”邹光炯介绍说。

  由于18号线北延工程全线位于重庆渝中母城境内,工程沿线100m范围内共计分布文物4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3处,市级文物15处,区县级文物2处,未定级文物13处),邹光炯在设计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对文物的保护。邹光炯表示“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设计和建设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既保护好文物,又发挥文化普及作用,避免文物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调整,达到合理利用的目标”。为此,他带领团队通过现场调查、现状检测与评估、三维仿真计算、实景建模等手段,项目组系统性地分析本工程对文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同时,通过对进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地上建筑物(如风亭组、出入口、冷却塔等)的设计风格进行调整和弱化,使其建设高度、体量、色调、风格和外观形象均与所涉及的周边文物本体及其历史风貌相协调,减小本工程地面建(构)筑物对文物景观的影响。

稳打稳扎实现飞跃式发展

设计院获得各种“实至名归”的荣誉

  这些年,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都进入了建设的高峰期,有人问,重庆未来的轨道建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速度?

  “重庆和别的城市不一样,我们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固守成规,要在发展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重庆的轨道建设之路。”邹光炯坦诚。

  今年,江跳线市域铁路的开通,让重庆的轨道交通多了一种模式。

  为何跳磴到江津会修一条市域铁路?邹光炯解答,这和重庆是多组团城市有关,除开中心城区,前往主城其他区县,就需要速度更快的一种交通工具。

  “市域铁路的站间距很大,这样,速度就能提得更快,可以实现时速140-150公里,所以,才有了江津到跳磴全程只要28分钟的速度,极大地拉近了主城到江津的距离,为江津的发展赋予更多的可能。”邹光炯说。

  而更多的建设项目,也被赋予设计的荣光。

  邹光炯说:获得所有的荣誉都与这个大家庭密不可分。

  2017年至今,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获得菲迪克奖(FIDIC Project Awards)国际工程类大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全国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等项目奖24项,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等11项荣誉。

  此外,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获2021年度重庆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荣获国际工程类大奖——菲迪克(FIDIC Project Awards)年度杰出项目奖(大型项目);重庆轨道三号线北延伸工程获2022年度重庆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邹光炯本人也在多个年度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