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五年砥砺行 喜庆二十大 | 张杰:16年钻研成为国内单轨道岔技术领域技术先锋
发布于:2022-12-30  来源: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编辑:孙启凡  责编:龚梦源 田薇琳  终审:陈伟红

微信图片_20221230084000_调整大小.jpg

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运营三公司钳工特级技师

  在很多小视频平台,有这样一组关于重庆单轨列车“掉头”的视频受到许多网友的高度关注。

  视频中,单轨列车在抵达目的地后,利用更换轨道行驶的方法,采用原地折返的行驶,实现“掉头”。

  而这一波举动,也被很多喜欢重庆单轨交通的网友直呼有趣。

  这些年,随着重庆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穿行于烂漫花海中的单轨列车被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还有上天入地穿居民楼,乘客形容如坐过山车的“穿楼单轨列车”得到越来越多网友点赞和追捧。

微信图片_20221230084004_调整大小.jpg

张杰带领工作室的学员们进行学习

  但是这些网红单轨列车如何掉头和转弯也是成为网友们的疑问?原来单轨列车掉头和转弯需要一关键设备——单轨道岔。单轨道岔,是引导单轨列车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的设备。列车只需要通过单轨道岔换道,就能行驶到另外一条轨道上,实现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实现了单轨列车的掉头和转弯。

  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运营三公司有这样一位钳工特级技师——张杰,他同时也是张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带头人。

  他是国内首批单轨道岔工到全国跨座式单轨道岔技术的领军人才,18年来张杰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专注于单轨道岔的检修维护和技术创新工作,牵头编制了国内第一本关于单轨道岔的维护手册,先后主持单轨道岔技改创新项目近30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10余项,其中3个项目获得轨道集团职工技术小发明“一等奖”,节约采购资金两千余万元,为单轨的多项核心技术打上“中国造”的烙印。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首届杰出英才奖、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巴渝特级技师、最美巴渝工匠等荣誉、重庆市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第六届党代表。

从零开始摸索前行

他终于啃下第一块硬骨头

  重庆是中国首个拥有跨坐式单轨系统的城市,且已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车辆最多、客运量最大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这其中,单轨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其没有可替换应急设备,一旦故障就会造成停运,所以必须保障设备“零故障”。

  张杰深知只有过硬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胜任单轨道岔这个关键环节不掉链子。

  2004年,张杰进入轨道集团,2005年,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车。当初,由于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建设还依赖国外技术,处处受制于人,于是张杰埋头苦干誓要掌握单轨道岔核心技术,通过不断提取维护工作中的重要数据来完善标准,终于与同事们一起编制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单轨道岔的维护手册,为单轨道岔维修提供标准化作业指导,从“外国专家认为”到“中国专家说”,张杰带领团队用扎扎实实的“苦”,换来沁透心扉的“甜”,参与编制了国内第一本单轨道岔维护规程,重庆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拥有跨座式单轨维修标准的城市。

微信图片_20221230084009_调整大小.jpg

工作中的张杰一丝不苟

  他的精准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以耳朵辨析,通过声音回响就能判断轨道梁之间的螺丝是否有空隙或者松动;以眼为尺,仅靠目测便能判断两个接缝板之间的高差是否超过2毫米,炼就一双精准的“毫米眼”;他以手度量,对道岔的上千个标准数据了如指掌。

身先士卒奋战一线

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一天凌晨2点多,维保人员发现道岔梁体的辅助垫片发生松动,因单轨道岔重量高达上百吨,维修难度很大,大家只有求助张杰。此时生病的女儿需要他,但棘手的难题也需要他,舍小家为大家,他还是那个“随叫随到”的张杰,没有半点迟疑赶到现场,迅速制定维修方案,耐心处理技术问题。他像满弦的陀螺与时间赛跑,直到首班列车如约启程。

  在国产道岔设备投运之初,故障频发,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白天列车在这座山城平稳的穿楼过江,夜深人静时张杰却带着他的团队在轨道和列车中奔波着,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图纸研究和抢修经历,张杰逐渐掌握了道岔设备的特性、重点和难点,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和技术掌握,使改造道岔设备缺陷的能力大大提升。

  稳扎稳打、厚积薄发,张杰的人生也像眼前的单轨列车,一路飞驰。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更是胸怀“国之大者”,利用业余时间多方征求意见,提出加强轨道交通设备统型和标准化等12项建议,为单轨产业更好地走出国门建言献策。

攻坚克难敢担当

讲究奉献也在诠释责任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运营,他把设备维护检修的难点、提质增效的关键点,作为技改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推进设备技研的创新创效。

  开展了“进口日立单轨道岔锁定装置技术改造”“单轨道岔设备远程监测系统”“智能冷凝加热除湿装置”“跨座式单轨梁桥自动化检修”“跨座式单轨纵向滑移大位移抗拉支座”等重点技研项目,使跨座式单轨国产化技术得到有效提升。

微信图片_20221230084014_调整大小.jpg

反复地推敲,张杰(右一)在工作室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由于重庆轨道交通进口道岔锁定装置因摩擦片磨损,导致整个制动器不能正常工作。受限技术壁垒对进口设备只能采取整体更换的方式,采购价格高昂且周期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他带领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对锁定装置解体、检测、研究,通过昼夜不断连续进行了8个月100万次耐久试验,摩擦片改造成功。

  后续他又带领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锁定装置整体国产化的研发工作,该项目设计研发至今历时了3年多,期间进行各类试验350多万次,最终达到整机动作100万次和6年寿命周期“零故障”的硬性标准。

  单轨道岔采用的传统继电器控制方式,没有运行过程监控和记录等功能。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触摸屏监控系统研发工作,成功实现道岔过程监测,并具备完善的故障检测、保护和预报警功能,同时具备直观友好的HMI人机界面,直观了解道岔的状态和数据。

  在此基本上又增加了远程监控功能,在手机和电脑上实现24H对数据、不良状态的分析和控制。为提升现有单轨道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目前他与团队利用PLC控制方式开展单轨道岔智能冗余控制系统研发工作,这也是对目前道岔控制系统迭代演变,该系统将实现主备回路无缝转换,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

  他在单轨道岔专业不断攻坚克难的同时还深入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另一大关键技术——跨座式单轨梁桥系统的技改项目研究。他和团队针对轨道梁桥的特点,开发研制适用于单轨交通的轨检车及配套系统,有效提高设备设施检修效率和检修可靠度。

  2012年,张杰因工作成绩突出,成立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2014年,成为国家级工作室。

  车间和工作室的区别,是可以系统化地解决一些问题,张杰举例,如果在车间,维修方面基本上是“见子打子”,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有了技能工作室,张杰就能把问题进行系统化,统一思考,前瞻解决。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杰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互学互助”“党建+技能”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同时牵头开发“大师课”和专用试题库,并通过单轨道岔设备模拟实训操作柜开展“传绝技、练绝活”等技能比武,在单轨道岔专业掀起“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微信图片_20221230084019_调整大小.jpg

休息的时候,他会整理维修笔记

  为保证员工更好更快地提高技能、提升检修水平,工作室为青年员工制定了周详学习培训计划,利用班前、班后会及工余时间,让青年员工系统学习维护、维修技能,强化应急演练;工作室成员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为青年员工传授各种维护保养及应急抢险经验。

  由于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检修工作大多在夜间进行,对人才培养有较大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支部组织技术人员设计安装了一套全真模拟设备,供青年员工学习演练,以提高大家临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他通过“师带徒”“结对子”“以点带面”传授技能,每年选择20个基层职工进行培养,培养后再让他们传授经验给各个工班骨干,层层传递至每一位员工,完成技能人才梯队建设。5年来,工作室已培养技术骨干180多人,其中博士后1名、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4名、工程师4名、技师20名、高级工约190名,组织培训90多期,培训学员1800人次。张杰牵头开发的“大师课”颇受追捧,为提升培训效果,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讲稿,顶着烈日、抗着寒风,深入各基层班组讲授专业知识、研讨应急抢险措施,俯下身子将自己多年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遇到一些关键点、难点常常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学员们全部掌握。工作室培养的多名骨干学员在“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大赛中摘金夺银,为重庆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除了企业内的人才培养,他还作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川渝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还联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建立工作室工作站,通过实践教学、专业建设、技能竞赛、课程开发等方式,推动更优质的职业教育,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张杰告诉记者,尤其是近五年,工作室依托于交通开投集团和轨道集团的大力支持,2019年1月,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道岔车间获得重庆轨道集团“安全先进班组”。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道岔车间道角工班连续4年获得重庆轨道集团“先进班组”(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12月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设立“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运营三公司单轨道岔党支部2021年获得重庆轨道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运营三公司单轨道岔党支部2021年获得重庆轨道集团“党建示范点”。

  如今的张杰,已不仅仅是一名专业技能人才,更是产业工人的代表,他为职工群众发声、为交通行业发声、为城市发展发声,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他用勤学苦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诠释了一名轨道人的职责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