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重庆沙坪坝东部城区实施临时管控措施的第九天,位于管控区内的地铁1号线马家岩基地一片井然有序。
重庆轨道交通首批因疫情暂停运营的20座车站里,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运营一公司负责的就有15座,其中环线、1号线多个车站,以及运营一公司“大本营”——马家岩基地都处在沙坪坝东部城区管控区内。
刻不容缓连夜制定方案
晚上8点,基地综合楼703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个时候,党政工团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越是艰险,我们41名党员越是要挺在前面,工会小组长、政工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员工生产生活困难、需求,尽力帮忙解决,团委继续鼓舞士气。”轨道集团运营一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伍强正在703办公室里组织召开线上会议。这样的运营生产保障工作例会自8月19日起每晚8点准时开始。
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措施让运营一公司所辖车场、车站一夜之间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临时管控区与非临时管控区。如何开展日常工作、怎样实现正常运营组织、员工生产生活怎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8月18日的晚上,接到通知、参加完上级组织的紧急会议,已经差不多12点了。我们一刻也不敢休息,马上又组织了内部的线上会议,对每一项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我们连夜形成了《运营一公司关于沙坪坝区疫情临时管控期间运营生产保障方案》。”伍强介绍道。
《方案》明确了管控期间运营一公司防疫保畅各项工作:实施分界管理——生产工作按照临时管控区和非临时管控区进行隔离管理,人员保持相对固定,减少工作人员流动,临时管控区内车站、车场、变电所的工作人员就地值守;执行例会制度——每日召开运营生产保障工作会,通报当日生产情况,研判疫情防控形势,明确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在轨道交通两路口控制中心大楼设置临时办公点,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在马家岩基地、两路口控制中心、重庆西站进行值守,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做好运营组织——及时调整司机轮乘、列车收发、检修作业等运营工作安排,储备、调配防疫与生产生活物资,加强管控区员工的后勤保障……
不眠的8月19日,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车辆维保、供电维保、乘务管理、客服管理等不同版块、不同工种,分头按照《方案》落实、开展工作。直到凌晨4点,伍强和公司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才松一口气。
乘务专业人员传达部署管控期间工作安排
逆行向前 诠释奉献精神:
刚安排好工作的伍强来不及休息,简单收拾了衣物就又动身出门了。身在管控区外的他决定进驻马家岩基地,在前线统筹指挥运营一公司的疫情防控、生产安排、设备检修、后勤保障等工作,与被管控的员工身在一起、心在一起。
原本计划休假的他,如今(截至8月26日)已在马家岩基地度过了8个日夜。“每天待在基地也让我对工作有了更多思考,我们化不利为有利,在管控期间健全了各专业的应急预案,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井井有条,积累了不少突发情况应对经验。”伍强说道。
如果说伍强是因为肩负着一份党委书记的责任,是因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使命,那么更多逆行驻守的员工则用行动彰显了新时代轨道人的奉献与担当。
1号线烈士墓变电工班全员15人,所辖的11个变电所分布在马家岩基地至双碑远祖桥洞口区间,平日里检修任务重,接连的疫情又让4名员工先后被隔离,给生产工作带来不小挑战。工班长喻廷强带头上阵,在8月18日凌晨熬了个大夜,带领同事快速处置了突发故障。刚回到家中,他就接到了部分车站暂停运营、列车跳站运行的通知。
但正线的列车仍在运营,设备的安全谁来保障?面对着“只许进不许出”的压力,喻廷强做出了决定——自带干粮,开车前往处在管控区的烈士墓站。
“虽然车站停运了,但是列车的供电没有停,工班需要有人值守。”喻廷强对自己的选择没有一丝后悔。
喻廷强在管控区烈士墓变电所进行设备巡查
除了他,还有许多坚守在管控区的轨道人。
“自从调入环线我就一直待在重庆西站,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里,我一定要留下来。”地铁环线重庆西站值班站长霍丹丹坚定地说道。
地铁环线凤鸣山站值班站长文豪在得知需要有人留守时,他主动请缨。同事们问他想不想家里的小孩,“想啊,怎么不想,可是身为党员,我不上谁上?”他笑着说道。
全国青年文明号——地铁1号线沙坪坝站值班站长李文博刚刚经历了高新区疫情,原本答应接孩子回家的她,在沙坪坝区疫情来袭之时,又一次选择驻守车站组织开展防疫工作。
还有每天加班加点熬夜收集、整理、报送涉疫人员信息的综合管理人员,承担下更多列车收发、检修任务的管控区外车场的调度、维保人员,在关键时刻顶上来支援的列车司机……他们用勇敢、敬业、无私、尽责诠释了平凡“轨道螺丝钉”的不平凡。
温暖护航 做实后勤保障:
“没有换洗的衣物。”“我没带剃须刀。”“生理期到了,需要卫生用品。”
“就地管控”有些突然,管控区内员工的衣食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8日那天,只有原本准备做第二天早餐的面点师傅留在了基地。晚上临时接到管控的通知,连夜研究、部署了运营生产工作,忙完才发现已经快到早餐饭点了。我们一边抓紧时间联系物管公司,请他们协调红案师傅进驻基地,一边让留守的白案师傅多准备些馒头。虽然条件受限,早午餐只能简单凑合,但无论如何得保证员工吃饱。”运营一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李小娟回忆起管控后第一天的情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晚餐时,红案师傅就到岗了,此后管控区内300余名员工的一日三餐,都有马家岩基地食堂作为保障。
工作人员为重庆大学站值守人员送餐
“有同事感冒了,谁有感冒药吗?”“我这里有。”“我有!”
运营一公司供电维保部的政工辅导员在群里一问,便得到大家的回应。不出十分钟,供电维保部就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对接上,及时拿到了感冒药。
工会小组、政工队伍的工作群这些天格外活跃,员工的需求就这样被收集起来,一次性内裤、刮胡刀、卫生用品等物品陆续被送到管控区员工的手上。
除了生活必需品,运营一公司党工团还买来了西瓜、方便面、八宝粥,以及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依旧在开展维保作业任务的管控区员工带去一份关心、增添一份信心。
“值班室、司机公寓、办公室现在都是住宿场地,值班床、折叠床大家相互支援,住宿也不成问题。”员工们在基地、车站的日常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一直待在马家岩基地的运营一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欧陶介绍道,“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公司还协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每天到马家岩基地为这里的160余名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既要保运营又要防疫情,运营一公司从上至下快速响应、合理管控、做好保障,是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应对此番疫情的缩影。但管控区内的一位车站员工更道出了每一位重庆人的心愿:“我还是比较习惯看车站里的熙熙攘攘,希望我们的城市快点好起来。”
(文图:陈斯 袁旗 陈彬彬 郑茜 卢佳 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