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产业公司江跳线维管项目部副经理 卢松
在卢松的工作地图上,成绩斐然。他参与过宝兰二线、兰新铁路、胶济铁路、襄渝铁路、渝利铁路、渝万铁路等的建设,也参与了重庆北站的建设。
过去,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在城市里面修市域铁路,直到2017年,卢松调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下属铁路集团后,开始接手市域铁路的建设,从零开始做起,为了让整个工作有序进行,他着手编制了20项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其中包括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保洁服务、安全生产、调班管理等方面,有效地确保了江跳线建设工作及后期运营的正常运行。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一系列的建章建制,才能为后续的有序运营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卢松表示。
在以卢松为代表的员工努力下,这五年,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产业公司成绩斐然:2018年被重庆市交通局、重庆市总工会评定为“重庆市交通行业劳动竞赛成绩突出集体”;2019年,被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党组织”,被交通开投铁路集团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2020年,被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被交通开投铁路集团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先进集体”……而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产业公司,也在为地方铁路的发展,提供多种出行选择与发展机遇。
勇于攻坚克难
他参与多项重要的研究
为了做实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产业公司“两保一物”(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维保,轨道控制保护区巡查,物业管理)主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能仓储、屏蔽门广告等多元经营,他积极参与地铁屏蔽门及车站出入口广告经营业务调研。2021年3月下旬,他参加了由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企管部及交通开投铁路集团产业公司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赴广州地铁、珠海多媒体智能玻璃生产厂商等多家公司,重点围绕轨道屏蔽门及车站出入口广告经营模式、日常工作开展、广告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积极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助力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
多媒体智能玻璃运用于重庆轨道屏蔽门建设,将有助于重庆轨道交通实现形象提升,突出智慧重庆,科技重庆,为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塑造高颜值。
经常在重庆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的乘客会发现,4号线的屏蔽门与众不同,它是一块约120寸的显示屏,上面在播放广告或者乘车信息。该屏蔽门的特殊之处在于,当列车未进站它是显示屏,当列车进站时又变为透明的玻璃。参与到该项目调研、研发的卢松告诉记者,通过替换屏蔽门为特殊玻璃,并在轨道另一边的墙上安装投影仪,实现内容展示。
屏蔽门广告单纯只是为了好看吗?不是的,这对于轨道交通增收是有很大帮助的。
传统的广告基本是粘贴在墙上的平面静态广告,一些城市将语音广告加入到广播报站中。地铁屏蔽门变为显示屏,开辟了一个新的广告空间。
与粘贴在墙上的广告海报相比,电子屏幕更换内容更方便。引力视讯目前是周更内容,未来希望实现日更。卢松称,这一多元化的形式不但增强了重庆轨道交通的魅力,还极大地丰富了轨道的传播形式。
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屏蔽门广告的研发通过引入公司就行,而对于重庆而言,整个系统全部是由重庆的技术人员自行研发的,因此,在技术的研发上,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外,还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目前,屏蔽门广告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4号线上。“这一研发成果,也为企业增加收入、提升经济效益,带来了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尤其适合现在市场的需求。”卢松说。
从无到有
一份管理办法看出细节至上
除了研发,做管理也是一个技术活,对于过去一直深耕建设的卢松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江跳线的办公室里,一份《江跳线车辆段保洁考核管理办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上面写着:保洁人员在保证作业标准的同时,需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清洗用品;保洁清扫间以及公共区域保洁用品必须要按要求摆放;地面必须保证无水渍,地面必须光亮,不能有明显污渍。卢松告诉记者,为了运营及管理好江跳线,他们的发展之路,可谓从无到有,通过向其他轨道线路学习的方式,了解了很多的规章制度。
“就拿你看到的物业保洁来说,我们的要求既简单又不简单,要求保洁过程中,地面要及时吹干水分,厕所必须定时保洁,避免因为人多上厕所,造成地面水渍多,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卢松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的规章制度值得关注。比如《江跳线维管项目部职工调班制度管理》,就明确规定,未经工班长批准,擅自进行调班,调班双方按旷工处理。
看到这里,很多人疑惑,为何调班处理如此之严?卢松说,由于维管项目部的工作设计到线路的运营尤其是安全,哪怕是调班,都必须提前三天提出,且在分管的工班长同意后才行,“我们要做到运营有数,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找到相关的第一责任人。”
江跳线实现多种创新
弥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从无到有的建设,必然会遇到很多硬骨头,由此,也会带来不少的创新。
作为全国首条双流制市郊铁路——江跳线在石林寺站与中梁山隧道进口路段,设有交、直流转换路段,采用的双流制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卢松说,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供电制式通常分为两种:交流25千伏和直流1.5千伏。交流25千伏制式,供电距离远,适用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直流1.5千伏制式,供电距离近,适用于城市地铁和单轨。
因为供电制式和车辆限界的不同,地铁、单轨列车与市域(郊)铁路列车分属不同技术特征的两张轨道网,通常不能跨线路运行。
江跳线则采取了双流制,实现了跨线路运行。不仅如此,江跳线创新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车辆方面,双流制车辆,不仅载客量更大,爬坡能力强、故障自救能力也更强。
一列车最多可容纳乘客2322人,较1号线和6号线列车运能提升15%。
爬坡能力方面,由于江跳线车辆搭载了两套供电系统,整车重量增加了约8吨。
在故障自救方面,江跳线列车每辆车厢都有动力,当一辆车厢动力出现故障时,其它车厢可“带”故障车厢回到车库,实现故障工况的车辆自救。
“因为别的地方没有,我们就必须创新,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卢松说,正因为有了诸多同事一起携手创新,才成就了这条市域铁路的独一无二。
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三年他用“先上”做出表率
8月6日,江跳线正式开通运营,卢松在沿线紧张而有序地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其实提前好几天,我们真的睡不着,除了激动还有一种期盼吧。”卢松说,通车当天,他10岁的孩子正发着39度的高烧。“我爱人是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的,当时我们俩都很忙,确实抽不出来时间。”为了确保通车顺利进行,卢松没有请假,他把儿子安排在寝室休息,同时嘱咐了在宿舍负责做饭的大姐帮忙看着,“一直到我下午下班回家,才看到孩子。”孩子的高烧反反复复之后总算是退了,卢松悬在嗓子眼的心,也算是放下了。
卢松说,自己在2019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深谙了自己的身份,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白:“我是党员我先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卢松主动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带头奔赴铁路一线,开始了连续4天的24小时值班值守。春节结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线路维护质量,他又再次请命坚守一线,将疫情防控、线路维护“双肩挑”。
“你们在家都还好吧?特殊时期尽量别出门,多在家陪陪父母妻儿,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你们放心,我一个人能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卢松身体力行,积极主动掌握职工身体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宣传防疫知识,传播正能量。
“疫情期间,行车安全也很重要,身为共产党员,我就应该第一个站出来,保线路平安”,卢松如是说。他用自己的爱岗敬业确保疫情期间江跳线的建设和后期运营时的行车安全,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