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五年砥砺行 喜庆二十大 | 蔡琪:在改革探索中走出重庆城市交通模式
发布于:2023-1-30  来源: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编辑:孙启凡  责编:龚梦源 田薇琳  终审:陈伟红

为展现交通开投人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优化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在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开投晓微”联合上游新闻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人物专题报道,用文字带着大家去了解20位耕耘在重庆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融资投资、建设施工、运营生产、经营开发、人才培养、产业拓展等战线的默默奉献、坚守付出的开投人,记录他们的真实、书写他们的不凡之处。

1.jpg

交通开投集团战略企管部党支部书记、部长 蔡琪

  喜欢重庆的游客,无一不对重庆的交通爱得深沉。

  可以穿楼而行的单轨二号线、能看到宫崎骏动画世界的海棠溪地铁站、纵横交错在同一画面形成阡陌交通的盛大场景、穿行于背街小巷的小巷公交,当然,还有连接长江两岸的长江索道……

  如果说重庆的旅游不胜枚举,那么,重庆的城市交通绝对算得上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作为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战略企管部党支部书记、部长,蔡琪虽然加入的时间还不到三年,却用她在基层任职时扎实的“基本功”,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丽画卷。

  “我的任务,是要围绕战略企管部岗位职责,重点推进改革攻坚、战略规划、项目投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工作。抓战略指引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对标提升管理,以投资促进增长,以引智优化产业。”近几年来,蔡琪和她的同事们为城市交通的战略发展谋篇布局,也为这座城市的出行贡献智慧力量。

改革遇难题

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探寻重庆模式

  来到现在的岗位前,蔡琪是武隆区发改委主任,从事的工作也与改革、规划、投资等相关。

  2020年5月,她正式调任现在的岗位。

  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招商引资。在此之前,重庆恒通客车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经营不善,需要重组。

  如何让濒临倒闭的企业焕发新生?

  蔡琪告诉记者,为了保留下恒通客车的整车生产资质,他们在和时间赛跑的前提下,完成招商引资和恒通客车的改革重组。

  通过多轮磋商,最终于2022年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实现了恒通客车的重组。

  “2022年8月,位于璧山高新区的重庆中车恒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始生产,为重庆的新能源客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蔡琪说。

  时间再往回拨到2017年,战略企管部主要任务有三个大的目标:一是建设投资放量稳定增长的目标(集团年均新增投资300亿元以上,确保五年内完成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实现投资放量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股权管理效果显著提升的目标(加强参股企业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运行和效率配置,扩大国有资本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制、提升管控效能、改善资产质量)。三是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克难的目标(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债务重组、租赁等方式,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2.jpg

  蔡琪告诉记者,在完成三大目标的过程中,确实面临不少困难。但最终,通过寻找问题对症下药的方式解决了困难,为重庆的城市交通发展,走出了很多自身独有的路子。

  此外,蔡琪还特别注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改革工作。交通开投轨道设计院、交通开投科技公司首轮入选重庆市“科改示范企业”;交通开投轨道集团CBTC互联互通解决世界性难题,实现“人换车”到“车换线”的跨越,该项目入选重庆市对标一流“标杆项目”;2022年8月通车的江跳线,是国内首条“双流制”线路,实现列车在铁路与地铁两种不同供电模式上的贯通运营……

规划要前瞻

重庆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提前征求市民意见

  很多来重庆的游客发现,重庆的轨道交通线路比较完善,而且换乘公交也很方便,这一切,也与提前的规划离不开。

  蔡琪说,战略企管部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战略规划,这包括企业本身的发展、老百姓的实际出行需求等方面。尤其是事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方面,必须落到实处。

3.jpg

  如何做好实际上的调查呢?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调查,第二部分是实际走访调查,根据规划的需要,对城市居民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等等。“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同事们也走进社区和老百姓家中听了他们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合理的建议尽快落实,纳入规划,不能近期落实的也会做好沟通解释并记录下来,在后续工作中创造条件予以落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的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不但彻底解决了轨道和公交可能存在的无序化竞争问题,还增加了市民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蔡琪说,早在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就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推进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公交、轨道、铁路、出租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和市场主体,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交通一体化体制,整合组建了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但当时,重庆交通发展面临着五大难题:一是亟需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问题。二是亟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问题。三是亟需解决城市各类交通无序竞争的问题。四是亟需解决市民换乘出行的问题。五是亟需解决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问题。

4.jpg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抽丝剥茧,主动担负起主城地面公交、站场枢纽、城市轨道、市域铁路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通过六步走的策略,让城市交通一体化最终彻底造福于民。

  这六步分别是:明晰一体化管控思路,制定一体化发展策略;优化板块与架构,建立一体化管控体系;强化规划一张网,实现规划建设一体化;发挥运行一张图,实现运营管理一体化;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开发一体化;建立信息服务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体系》入选“2021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该模式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应用,还实现了交通一体化技术服务“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缅甸仰光落地,有关案例入选中央新闻办大型纪录片《新南方丝绸之路(中缅篇)》,并录入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重庆交通开投集团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城市旅游,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2020年度100个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100个优秀品牌故事,其中重庆公交“都市观光·漫游重庆”入选2020年度100个国企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蔡琪说,“十四五”规划调研进社区征求市民意见中就了解到,不少老百姓面临从轨道站到家门口的 “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实际,重庆开启了定制小巷公交行动。

5..png

  自2020年起,重庆公交集团对公交车型和运营方式进行突破创新,弥补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坡陡、弯急道路的短板,在渝中、南岸、渝北、九龙坡、北碚、大渡口、沙坪坝、江北、巴南、两江新区等10区,已投入111辆小型公交,打造31条“小巷公交”线路。执行2元一票制,纳入中心城区公共交通1小时免费换乘范围。

  此外,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提升两地市民出行便捷性,组织推动实现成渝两地公共交通出行“一码互通”“一卡畅行”。

钱都花在刀刃上

三大要求确保项目投资落到实处

  对于城市交通建设而言,每一个项目,动辄几亿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项目资金大不说,钱该先花在哪些项目上,其实也是很考究的。

  在武隆区交通部门和发改委工作多年,蔡琪对于投资规划,其实有很深的理解。

  她告诉记者,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每年涉及的投资多达300多亿元,近两年已经突破4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都将在400亿元左右。比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城轨15号、27号线两条线路,就是规划投资优先的落地产物。

  目前,重庆已通车的轨道交通呈现网状分布,但如果要横穿整个城市,还缺乏轨道线路的支撑,“城轨快线27号线建成后,将横跨主城都市区东西向三大槽谷,以快线形式串联三个铁路客运站(重庆东站、重庆站、沙坪坝站)、三大商圈(南坪商圈、大坪商圈、沙坪坝商圈)。该线路将服务城市中心区、西永及茶园组团中心,支撑沿线璧山、大学城、沙坪坝、大坪、南坪、茶园等商圈及人口聚集地区发展,串联重要门户枢纽,实现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提升轨道交通效率。”蔡琪说,这样才能让轨道交通真正地快起来。

  同样,15号线也承担了类似的任务。

  那么,项目投资有没有它的“公式”呢?有。蔡琪告诉记者,项目投资一定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为市民的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让更多的老百姓来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6.jpg

  再来看重庆市“十四五”期间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情况,更让人兴奋。

  第一组规划数据:到2025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从现在的492公里增加到600公里以上,轨道站点将从现在的231个增加到300个以上;到2025年,地面公交将从8800辆增加到10000辆;到2025年,公共交通服务老百姓出行最高日客运量将从930万人次增加到1100万人次以上。

  第二组规划数据:轨道站50米范围内有公交站的比例,将从现在的80%增加到85%以上,大家在公交和轨道之间的换乘将更加方便;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最短发车间隔缩短到2分钟,地面公交高峰平均发车间隔缩短到8分钟以内,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候车时间更短。

  第三组规划数据:“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加大老旧公交车更新采购力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将达到80%,公交车的车况会更好,大家选择公交出行、绿色出行的意愿更强,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提升到63%以上。

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

助力交通系产业多元化发展

  交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衍生的问题,都需要产业链的支撑,才能解决。近年来,围绕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陆续引入了中车时代电气、浙江众合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重庆。目前,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企业已发展至80余家,涵盖整车、设计、施工、机电、道岔等领域,年产值近百亿元。

  比如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轨道,是要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的,日常维护由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自身的工作人员就能完成。而如果遇到大修,就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团队来完成。

7.jpg

  “但重庆,作为一个公交优先城市,如果没有这一产业链也是不完整的。”蔡琪告诉记者,目前,重庆特地对这一轨道大修行业进行招商引资,拟引进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重庆落地组建大修公司,进一步完善轨道产业链。

  此外,针对市民反映轨道沿线需要降低噪音的问题,目前,也纳入战略企管部的重点研究范畴。未来,将通过先进的技术对轨道降低摩擦噪音的方式,为轨道沿线居民带来居住福音。

  而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也在10多年的发展中,由单纯的交通投资、交通运营,逐步转型为交通多元化发展的方式。

  为了激活交通产业的活力,近年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通过发展租赁产业、科技项目投资、配套项目完善、轨道交通广告增收等方式,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实现了多元化产业的创收。

8.jpg

  蔡琪告诉记者,《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至2035年,重庆规划建设的国家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分别约为6800公里、600公里和1500公里,我市国家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约1.6万亿元,年均投资规模约千亿元。

  “下一步,企业将把握轨道交通发展窗口期,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 持续推进‘产业规模化、市场多元化、配套本土化、产城一体化’,着力实施十大措施:建立领导小组、组建产业联盟、出台支持政策、壮大产业主体、发挥龙头作用、打造产业园区、注重示范引领、布局运维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建设,全面增强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综合竞争力。”蔡琪也将与更多交通开投人一道,为重庆城市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续航助力。

(上游新闻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记者: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