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交通开投人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优化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在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开投晓微”联合上游新闻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人物专题报道,用文字带着大家去了解20位耕耘在重庆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融资投资、建设施工、运营生产、经营开发、人才培养、产业拓展等战线的默默奉献、坚守付出的开投人,记录他们的真实、书写他们的不凡之处。
交通开投轨道产投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 胡剑
重庆单轨,以其独特的“上天入地”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打卡,以此诞生的很多打卡点,也成为重庆这座城市的IP。
当我们享受城市IP带来的红利时,可曾想到,经历了几代城市交通建设者的默默耕耘,重庆轨道交通也在实现对外技术输出和产业链条延伸。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重庆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胡剑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一直致力于重庆轨道技术“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来到重庆学习取经,重庆轨道产业正逐步走向世界。
“从最初的资金及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轨道产业链整体输出,重庆轨道交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积淀。”胡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产业人,他始终怀揣重庆轨道交通“走出去”的赤子之心,致力于完善重庆轨道交通产业链,推广重庆轨道交通品牌。
走出校园初入职场
他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一个人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胡剑也不例外。大学毕业那年,胡剑得到了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和重庆一所大学的入职通知书。学桥梁工程的他,毕业后没有从事桥梁专业,却选择努力当好重庆轨道和世界的桥梁。
“轨道,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舞台很大。”全国的轨道交通正是起步阶段,嗅觉敏锐的胡剑毅然选择进入轨道交通行业。
轨道交通专业众多,大学所学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在学校学习的最后半年,胡剑几乎是在图书馆里泡着度过的,把轨道交通方面的书籍都看了个遍。“当时轨道交通方面的书籍不太多,我更加坚信,这个行业需要所有的交通人去奋斗,留给自己的舞台,是那么的大。”
事实证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城市交通人,一直致力于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毅力和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勇气,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不断贡献新的力量。胡剑作为其中一员,每当回想起当初自己的选择,都目光坚定和倍感自豪。
2001年,胡剑来到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成为一名普通的员工。胡剑告诉记者,当时的轨道建设,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就要跑一次审批,轨道建设的速度较慢,往往四五年才建成一条线。
2022年底,重庆轨道交通已经建成通车478km,在建254km。第五轮规划即将启动,将要为城市交通绘就一张新的蓝图。回顾过去22年的时光,中国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以及重庆轨道的瞩目成就,也用事实告诉了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扎根基层建设
他见证重庆轨道一步一步发展
轨道3号线一期工程,是胡剑接管的第一个大工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观音桥站的预留工程,见证了观音桥步行街的凤凰涅槃;火车北站的预留工程,见证了龙头寺片区从大工地到高楼林立;菜园坝大桥的预留工程,有太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南坪站的预留工程,深刻体会到轨道上天入地的不容易……胡剑坦言,回头看,挺有意思,一时的困难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值一提。
6号线一期,实现五个同站台换乘,换乘距离也就十多米,其中5号线和6号线实现了8个方向的同站台换乘,极大的方便了旅客;带团队到日本筑波线考察双流制线路,现如今,江跳线已完全成为现实;当初规划的850km线路,已大部分实现。
一晃二十年,城市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如日中天,他已不是那少年。
引凤筑巢构建完整产业链
他和同事把重庆轨道推广出去
重庆轨道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投融资、设计、研发、设备(集成)、施工(总包)和运营管理等完整产业链。
胡剑告诉记者,近些年,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依托产业投资公司实现“引凤筑巢”,成功引进浙江众合科技、株洲时代电气、四方所等在重庆成立合资公司,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落户,不断促进产业规模发展,让重庆轨道产业更具活力。
重庆轨道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走出去的条件。这其中,大连地铁5号线是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参与的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承担了2.98亿元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柳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技术服务合同金额1.1亿元,是行业内规模较大、首个跨座式单轨咨询项目,具有较强示范性,意义重大。韩国大邱、墨西哥、阿根廷的轨道交通也有重庆交通开投人的身影。
除此之外,重庆黔江区濯水古镇也将引入旅游轨道交通,“在当地,期望打造一个嘉阳火车这样的场景,通过轨道交通来串联,既有列车穿越花海的美,又能更加节能环保,解决交通拥堵,助力景区发展。”胡剑说。
作为一个既有单轨又有地铁,还有市域铁路的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多元化、因地制宜的发展。胡剑告诉记者,“我们推广的目的,是希望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系统的问题上,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考虑人口与客流指标、工程经济性、技术合理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建设适合本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推进多制式协调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单一的地铁制式根本难以满足城市的发展诉求,想要解决城市拥堵难题,探索经济适用的多制式轨道交通(包括市域铁路及中小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除了走出去,城市轨道建设也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支撑。
“最近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提出了加快新基建建设的要求。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一般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2020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建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020年5月22日,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势需要,政策支持,给轨道交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胡剑相信,在未来的成渝两地,单轨交通会以另一种形式在其他地方得以延展,以不同于地铁的姿态美,展现出重庆单轨交通的建设之美,从而绘就重庆交通开投人的发展故事。
(上游新闻 王渝凤)